截至2025年7月24日收盘,广发证券(000776)报收于20.07元,上涨2.71%,换手率2.16%,成交量127.29万手,成交额25.36亿元。
当日关注点
- 交易信息汇总:7月2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9457.0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6619.76万元,而散户资金净流出1.61亿元。
- 公司公告汇总:广发证券将对22广发Y2债券于2025年7月28日支付年度利息,每手派发利息35.30元;同时,广发证券计划续发行不超过20亿元的短期公司债券,期限211天,票面利率1.64%。
交易信息汇总
7月24日,广发证券的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入9457.0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6619.76万元;而散户资金则呈现净流出状态,净流出额达到1.61亿元。
公司公告汇总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永续次级债券(第二期)2025年付息公告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的永续次级债券(第二期)将于2025年7月28日支付2024年7月27日至2025年7月26日期间的利息。该债券发行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票面利率为3.53%,起息日为7月27日。此债券为无担保债券,信用等级为AA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付息债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25日,付息日为2025年7月28日。本次付息每手(面值1000元)派发利息人民币35.30元(含税),扣税后个人、证券投资基金债券持有人实际每手派发利息为28.24元;非居民企业实际每手派发利息为35.30元。公司将委托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进行本次付息。个人投资者应缴纳企业债券利息个人所得税,征税税率为利息额的20%,由各付息网点代扣代缴。非居民企业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第五期)(续发行)发行公告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过300亿元短期公司债券,本期续发行债券面值不超过20亿元,期限211天,票面利率1.64%,发行价格通过簿记建档确定。本期债券无增信措施,拟于2025年7月25日簿记建档,发行价格申购区间为100.050元-100.500元。本期债券仅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发行,普通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不得参与。发行人2025年3月末合并净资产为1557.05亿元,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为75.92%。中诚信国际评定公司主体信用级别为AAA,本期债券信用级别为A-1。本期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为偿还到期短期公司债券。发行安排将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进行。投资者需关注市场利率波动、证券市场周期性变化等风险。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第五期)(续发行)募集说明书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计划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2025年短期公司债券(第五期)(续发行),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债券期限211天,票面利率1.64%,为固定利率债券,按年计息,不计复利。债券无担保,信用评级为AAA(主体)和A-1(债项),评级展望稳定。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到期短期公司债券。牵头主承销商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联席主承销商包括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亦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债券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采取匹配成交、点击成交等多种交易方式。发行时间为2025年7月28日至29日,起息日为2025年6月12日,兑付日为2026年1月9日。公司承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并接受投资者监督。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第五期)(续发行)信用评级报告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第五期)(续发行)信用评级报告主要内容如下:本次评级为委托评级,中诚信国际及其评估人员与评级委托方、评级对象不存在影响评级独立、客观、公正的关联关系。评级依据评级对象提供或正式公布的信息,按照相关性、及时性、可靠性的原则进行审慎分析。评级报告的评级结论是中诚信国际依据合理的内部信用评级标准和方法、评级程序做出的独立判断。本次评级结果自出具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受评债项的存续期。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第五期)(续发行)”的信用等级为A-1。本期债券包括续发行债券及对应的存量债券,存量债券发行规模30亿元,票面利率1.64%,期限211天,起息日为2025年6月12日,兑付日期为2026年1月9日。续发行债券发行金额不超过20亿元,期限、起息日、本金兑付日期和存量债券一致,票面利率同样为1.64%。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偿还到期短期公司债券。中诚信国际肯定了广发证券竞争实力较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拥有业内领先的科技金融模式以及财富管理转型成效显著等正面因素对公司整体经营及信用水平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关注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盈利稳定性面临一定挑战、业务发展对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以及投行业务恢复成效仍待持续检验等因素对公司经营及信用状况形成的影响。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