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中国人寿(601628)、人保寿险、太保寿险、国民养老、太平养老、泰康人寿、泰康养老等率先入局的多家大型寿险公司、养老险公司,目前推出的产品数量在10款以上。,太保寿险表示,公司率先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创新推出鑫享颐、岁优保、易生福、盈有余等10余款个养产品,形成太保特色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品牌。未来,将继续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优化销售策略,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个人养老综合解决方案。,同样在产品数量上领先的国民养老,截至目前累计有15款产品进入个养产品目录。截至2024年12月11日数据显示,公司累计销售个人养老金3万件,总保费逾4亿元,件均保费约1.2万元,处于市场前列。,太平养老也是个人养老金产品、系统获得“双首批”的保险公司,并打造“个人养老金专员”专属服务团队。截至2024年11月,公司个人养老金开户数约3.4万户、保费规模超3亿元、户均缴费近万元,累计协助客户退税预计超7000万元。据了解,为更好把握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全面实施的机会,太平养老在今年第四季度已召开两次总分公司个人养老金政策专项研讨会议,将个人养老金业务作为当前及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在个人养老金试点期间,已将个人养老金业务提升至公司战略高度的友邦人寿,在该项业务上已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10月,公司个人养老金客户超20万人,个人养老金新单总保费突破24亿,平均每天服务客户365位,累计服务企业超15000家。,险企探索发展养老投顾服务,“对于消费者,养老保险产品含有十分复杂的缴费规则、退保规则和年金领取规则。投保人需了解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障期限、领取期限、初始费用扣除、现金价值、利益演示等诸多条款。”在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周延看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青年投资者更倾向于使用手机银行、互联网App等在线方式获取金融服务。没有面对面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与深度沟通,保险公司难以完成客户对养老保险的需求挖掘和产品介绍,难以促成业务。,《通知》提出,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开展个人养老金投资咨询服务,根据个人投资风险偏好和年龄等特点,推荐适当的个人养老金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在与参加人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投资者的保护,充分保障参加人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对于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民生证券非银分析师认为,针对的是参与人缴费后不会挑选产品的痛点,账户中大量资金以现金方式存在而非金融产品。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与度的提升,投顾服务的需求将持续提升,同时也对投顾服务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质上投资咨询服务的开展也有望推动投资行为向专业化、机构化转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试点期间,不少保险公司在提供专业咨询方面已有探索。,如在个人养老金业务表现突出的友邦人寿,依赖营销员团队推动、宣传个人养老金业务。据介绍,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开始后,友邦的卓越营销员团队持续开展个税申报指南公益宣讲,帮助大家及时、准确完成申报,并借此契机让更多人了解个人养老金制度及产品。通过专业化、顾问式的营销模式,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养老规划方案,从需求分析、资金预估到保障配置等全方位进行考虑,包括积极推荐客户购买补充养老金产品、保障类产品并同时配备养老服务。,作为专业养老险公司,太平养老结合B端企业客户经营优势,推动“个养政策宣讲团”走进企业,打通个人养老金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通过个人养老金专员进驻各类企业,面向广大企业员工开展政策普及宣传,提供专业咨询辅导。,国民养老探索发展以数字、科技、普惠、可信为特征的养老投顾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将个人养老金业务嵌入金融服务生态场景,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体验来激发客户参加、投资的意愿。为进一步增强个人养老金对公众的吸引力,国民养老建议,鼓励参与机构发展专业性养老投顾服务。,在上述分析师看来,未来养老投顾服务更加考验综合全品类的产品投资咨询能力,而非仅仅某一项投资品类,对个人养老金参与机构同时提供了挑战与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通知》还明确提出,参加人在商业银行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线上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取消“录音录像”要求。国金证券(600109)非银分析师就此称,保险产品购买流程的复杂程度大幅下降,与其他金融产品看齐,占比有望继续提升。民生证券非银分析师也认为,购买商业保险取消双录,利好保险产品销售。,从产品数量看,四大类产品供应不均衡,一半产品沉淀于银行储蓄类。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有942款,其中储蓄产品466款,基金产品285款,保险产品165款,理财产品26款。其中,基金和保险产品的数量扩容明显,目前占比分别为30%、17.5%。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