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国微创胸外科发展 肺科医院单孔机器人肺癌手术量突破1300例
2024-12-29 10:19:28 作者:刘轶琳 来源:东方网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2月29日报道:记者今天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获悉,在机器人单孔手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目前已成功完成了1300例手术,标志着我国胸外科在机器人单孔手术技术上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第1300例手术的患者是来自江苏连云港的丁先生(化名),今年74岁。患者在体检发现中晚期肺癌,除了肿瘤外,还有局部的淋巴转移,并且肿瘤侵犯了肺门的支气管。丁先生在当地医院接受了两次化疗加免疫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决定进行手术。然而,患者肿瘤位于上叶和下叶支气管的交界处,当地医生表示手术可能需要切除整个左肺的两叶,而且很可能需要开胸手术。考虑到手术风险后,家属慕名找到肺科医院胸外科主任赵德平教授。
肺科医院胸外科主任赵德平教授(受访者供图,下同)
据赵德平教授介绍,在全肺切除手术中,若患者左侧两个肺叶均被切除,不仅会直接导致呼吸功能面积减少,还会显著影响血液循环,对心脏产生较大影响。术后,患者抵抗力会明显下降,而且无法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等,即便是正常步行,也可能出现喘息。全肺切除后呼吸代偿能力明显降低,若出现剩余肺的感染,患者可能将面临生命危险。
“对于肿瘤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全肺切除后可能影响后续治疗,如放化疗等,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生存期。因此,在能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全肺切除手术。”赵德平说。
最终,赵德平通过机器人单孔手术,把支气管切断后重新吻合,为患者保留了左肺下叶,患者恢复良好,术后仅3天便顺利出院。
赵德平教授告诉记者,在胸外科领域,特别是针对复杂肺癌的治疗,机器人单孔手术相较于传统的胸腔镜手术展现出了诸多显著优势:机器人手术提供了三维视野,使医生能够像打游戏一样,拥有更加清晰、立体的手术视野。这种视野不仅放大了手术区域,还增强了手术的立体感,有助于更准确地定位肿瘤和周围血管结构,可以有效缩短手术的时长,减少手术风险,从而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机器人的机械臂可以270度旋转,轻松完成人手难以达到的角度和精细动作。机械手的稳定性也远超人手,即使在长时间手术或复杂操作中也能保持极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单孔机器人肺癌手术通过单一的、较小的切口完成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单孔机器人肺癌手术通过单一的、较小的切口(通常3~4厘米)完成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需要较大的胸部切口,这种手术方式显著减小了手术创伤。让患者的快速康复成为可能。
就在本月上旬,赵德平教授接诊了一名30多岁的年轻患者。该患者右肺中叶有低度恶性肿瘤,位置靠近中叶支气管口。由于肿瘤与下叶支气管口距离较近,手术难度较大。在外院就诊时,被告知要切除右肺中叶和下叶。但通过使用手术机器人,赵德平不仅成功切除了肿瘤,还保留了患者右肺中叶和下叶,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4天即痊愈出院。
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起,肺科医院胸外科便率先在国内推广胸腔镜单孔技术。,科室开始尝试机器人单孔手术。在已经完成的1300例手术中,涵盖了各种复杂病例,包括中晚期肺癌、各种袖式手术、隆突重建等。这项技术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的关注和学习,还走出了国门。近年来,肺科医院已培训了1000多海外名胸外科医生,这些医生来自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中东、南美等发展中国家。
“随着机器人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肺科医院胸外科将持续站在医疗技术的前沿,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赵德平教授说。
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