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史诗

12月7日,作为刘徽诞辰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徽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研究所研究员郭书春作为学术代表致辞,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民盟中央、中山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单位8位专家学者作了学术报告。学者们以“古算遗产:刘徽的学术贡献、历史影响与现代价值”为主题,围绕刘徽的生平事迹、刘徽原创性非凡创造、刘徽著作的流传、刘徽的历史影响、现代价值和刘徽研究的历程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深入交流。剑桥大学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荣誉教授、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古克礼,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知名汉学家、数学史学家詹嘉玲参加研讨。

多位专家研讨刘徽学术思想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郭书春以《关于〈九章算术〉与刘徽研究》为题作报告,他讲解了自己研究刘徽九章算术注的心路历程,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九章算术》的成果,及其中存在的不足。郭书春说:“刘徽的数学理论体系不仅是《九章算术》基本框架的补充,而且形成了一棵发自规矩和度量‘枝条虽分而同本干’的‘数学之树’。”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一文以《刘徽生平及其数学成就》为题作报告,他从数学史界对刘徽研究的情况梳理开始,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并分析了刘徽的数学成就、科学精神与其生平事迹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后人对刘徽注《九章算术》年代的了解依赖于唐初李淳风的记载。李淳风把刘徽作为对《九章算术》的标准注解,从此以后刘徽注就附于《九章算术》之下而流传至今。与之相对,祖冲之对《九章算术》的注解却未全部流传至今。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原秘书长、研究员王荣彬代表他和徐泽林作题为《以历算再释刘徽〈圆田术注〉“为率消息”》的报告,分享了刘徽用《九章算术·圆田术注》中记述的一种被称作“为率消息”的算法推求圆周率,这种方法,也是一种类似中国古代历法中常见的差分数表算法。他说:“刘徽用‘为率消息’算法推算出新的圆周率是很漂亮的研究成果,同时,中国古代历法中存在大量类似的‘为率消息’数表算法。”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高红成以《清代对刘徽工作的研究》为题作报告。他提到,清代中叶《四库全书》的编辑及乾嘉学派学者对古籍执着地搜索与研究,使得中国数学史上一些重要著作得以较为广泛地流传,由此引发了传统数学的复兴。《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是这个时期重现的重要著作。汉唐宋元数学复兴,数学知识总量剧增,传统数学理论体系得到重新的理解和深化,数学家的知识构成得到充实和提高。晚清,面对西方近代数学的输入与影响,《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为国人理解、吸收西学提供了知识基础,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邹大海研究员代表他和袁瑞作题为《刘徽〈重差〉从〈九章注〉中分离出来的时代》的报告,认为刘徽的重要著作《重差》从《九章算术》注释本中分离更能反映它的独立性质,分析了《重差》分离出来的时代诸说之得失,证明了其分离不晚于公元540年左右信都芳注释重差、勾股之时。邹大海指出,文献流传的形态和过程存在复杂性,正史书目可能存在遗漏,现存的后世书目也可能比更早书目可靠,“全本的存在和单行本的存在,可以并行不悖”。他特别强调研究中评估证据效力的重要性。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数学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硕士生导师魏雪刚以《“犹许慎〈说文解字〉”:从数学知识体系演变看刘徽注的历史意义》为题,深入解析刘徽从“析理以辞”和“解体用图”两方面重构数学知识体系,以期达到“总算术之根源”的目的。魏雪刚表示,刘徽所做的工作,不仅在具体算法发展还在知识体系重建方面,对后世算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园园以《〈九章算术注〉中割圆术算法研究》为题,全面解析了刘徽《九章算术注》中利用割圆术求解圆周率的两部分内容。结合刘徽的割圆术研究,郭园园特别提到,在数学教育和数学科普工作中,以往通常认为圆周率的精度越高说明数学成就越高,但事实上我们还应该关注具体的数学理论和算法。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生夏庆卓代表他与邹大海作题为《论魏晋哲学影响下刘徽的辨名工作——以〈九章算术注〉句式研究为中心》的报告。通过分析刘徽在界定名词术语时所采用的句式,揭示了在魏晋哲学影响下,刘徽所做辨名工作的特征。他表示,尽管刘徽的辨名工作还处于草创期,但仍满足了当时和之后一定时期内的实际需要与理论需求,并为他的析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研讨会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主办。

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