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科幻问世120周年。一路走来,中国人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与探索从未停止,中国科幻不断攀登高峰。这离不开科幻作家、科幻出版人、资助科幻产业与科幻奖项的企业家等从业者的坚持与付出。即日起,本报开设“我的科幻之路”栏目,邀请科幻从业者讲述科幻之路上的精彩故事。
==============================
2023年,我参加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时,曾这样介绍自己:中国科幻写作兴起的亲历者,活跃的科普和科幻作家,科幻创作的积极推广者。这句话总结了我从1994年到2024年三十年的科幻之路。
科幻兴趣变成坚持的事业
在1994年之前,我对中国科幻还没有整体概念。当时《科幻世界》杂志对我而言,也只是报刊亭中好看的杂志之一,并没有太多情感。尽管我喜欢看科幻图书和影视作品,对神秘事物感兴趣,但也仅仅是兴趣而已。
1994年,我认识了一些科幻迷,并被他们对科幻的热情所感染。后来我完成了第一篇科幻小说《信使》,发表在1995年的《科幻世界》杂志上。这部作品还获得了1995年的中国科幻银河奖,给了我极大鼓励,我也因此认识了更多科幻迷。兴趣变成了热情,我先后参与了北京科幻迷杂志《立方光年》的编辑撰稿、北京科幻迷俱乐部的组织和活动策划。
我的创作速度并不快,每年写两三篇科幻小说。原本我只是为自己的想法变成有趣的故事而感到兴奋,创作初衷也只是关心未来,但正因为有中国科幻圈子的存在,有一群和我有相同或相似想法的人,才使我始终没有放弃科幻,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好奇、期待和审视。
1999年,我的第一个单行本——短篇科幻小说合集《天隼》出版,这本小册子收录了我的7篇科幻小说。我也因此第一次签名售书,第一次被采访,第一次感受到是社会对科幻的需求成就了我。从此,我对科幻小说的兴趣扩展到对科幻事业的热情。
在写实中构建未来世界
对我来说,科幻小说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创作科幻小说是在审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渗透和影响,是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展望与思索,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我的创作风格比较写实,很多时候把未来的某个场景拉到读者面前,那场景细腻又生动,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这种细腻,包含了工程技术、吃穿用度等我所搭建的未来世界的所有细节。而小说中的未来世界,由于篇幅所限常常无法全面展现,只能就像密码一样藏在故事的背景中,这反而成了我作品的风格。
我的科幻小说内容题材宏大叙事较少,生活琐碎较多。常以点带面地用普通人对环境的探视和融入、高科技带来的生存起伏等,构筑科幻小说“真实”的奇观和“虚构”的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潜入贵阳》《404之见龙在天》《437火锅诞生记》等。
我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为中小学生写的,例如中篇科幻小说《鬼的影子猫捉到》、系列中篇科幻小说《开心机器人》。这些作品要求创作者要贴近读者,以孩子的心态、语言和思维体系来讲故事,且故事中不一定需要反派和成人的参与。
着手图书策划和科幻教育推广
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科幻也迎来了发展好时期,不断攀登新高度。我有幸亲历其中许多重要科幻事件,为中国科幻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除了科幻小说创作,我正在学做出版策划人,将自己对科幻的想法变成科幻图书,迄今已策划制作了十余部科幻图书。其中《她——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经典作品集》一书,是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的首次集体亮相。该书兼顾学术性和文学性,获得了中国科幻银河奖、钓鱼城百万科幻大奖两个权威科幻奖项的最佳图书奖。
近年来,我经常去学校、科技馆和图书馆开讲座,推广科幻教育,分享科幻创作方法,希望将科幻带来的思维方式、想象能力和理想主义带给公众。
然而我发现,市面上还没有一本系统的、通俗简易的教学读物,引领初学者进行科幻小说创作。我感觉责无旁贷,于是,策划出版了两本科幻创意写作图书,即《创意写作七堂课——你也能写好一篇科幻小说》《看,你写出的未来——给小学生的科幻创意写作课》。
这两本讲义偏重讲述科幻小说的创作方法,意在帮助科幻零基础的习作者掌握基本的科幻小说概念,在创作过程中体会科幻小说的魅力和趣味,能较全面了解科幻的思维方式,学习科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其中,前者是给科幻入门者看的,侧重于全面介绍科幻写作;后者是写给小学生的,强调科幻思维的建立方法。
三十年来,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中国科幻的坚持者,坚持科幻创作、科幻图书策划和科幻教育推广,坚持为中国科幻发展添砖加瓦。唯有热爱,才能坚持。
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