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集团朱岩梅:别让“管理”当“背锅侠”
常听到看到一些言论,诸如“管理阻碍创新”、“管理重要,还是经营重要”、“管理者的使命是降低成本、经营者的使命是持续赚钱”....,甚至有些话来自一些知名企业家。网上搜到一本书《你根本就不需要管理》,ZJ大学出版社出版,真敢写敢出啊!
究竟什么是管理?管理是不是扼制创新?创新层出不穷的年代还是否需要管理?经营是和管理相对的吗?管理负责成本控制、经营负责持续盈利?这些话语从 有影响力的人嘴里说出来,影响特别大,所以,越是影响力大的人,越要谨言慎行。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组织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适用的知识;同时管理也是一种文化。”
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给管理的定义是:“所谓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误区一,将管理和经营对立起来,认为管理负责成本控制,经营负责持续盈利。
管理,英文manage; run; administer; supervise.
经营,英文manage; run; operate; engage in。
管理和经营的主要含义是重叠的,中文有些侧重不同,但并不是对立的。管理比经营的涵义还要更广。经营更加侧重在商业领域,而管理不仅覆盖商业领域,政府、研究教育部门也需要行政管理、科研管理、教育管理。管理不仅和商业有关,从建造金字塔到把人类送上月球,管理都是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核心。
经历百年,管理从一项不可言传的、非正式的偶发活动,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管理学”,而非“经营学”。通俗地说,一旦你跳出一两个人一起工作的环境,要想把事情出色完成,就需要某种形式的管理。
误区二,将创新与管理对立起来,认为创新阻碍管理。
创新的“鼻祖”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Entreprise)”,把以实现新组合为基本职能的人们称为“企业家(Entrepreneur)”。
熊彼特认为,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它包括:
1、建立私人王国。企业家经常有一种梦想和意志,要去找到一个私人王国,常常也是一个王朝,它的引诱力对企业家是特别强烈的。
2、对胜利的热情。企业家有征服的意志,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冲动,利润和金钱是次要的考虑,更重要的是成功的指标和胜利的象征。
3、创造的喜悦。企业家有创造的欢乐,把事情做成的欢乐,或者只是施展个人能力和智谋的欢乐,以冒险为乐事。企业家是典型的反享乐主义者。
4、坚强的意志。企业家想要改变旧的事物,就需要逆潮流“游泳”,从前的助力现在变成了阻力,过去熟悉的数据,现在变成了未知数。这需要有新的和另一种意志上的努力,去为设想和拟订出新的组合而搏斗,并设法让它成为可能,而不是一场白日梦。
创新是达成目标的路径,它也同样需要管理。管理学科中有一个方向叫“创新管理(innovation management)”,就是管理创新的过程。我们不应把创新和管理对立起来,创新也需要管理。
简而言之,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或者以现有的资源实现最大的目标。
良好的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基础,也是改变世界的力量。国家和政府也需要管理,中国的复兴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卓越的管理。
再通俗的说,管理就是三点:相通的语言、协同的动作、共有的目标。
一、相通的语言
超过一个人完成任务,就需要沟通,那么就需要相通的语言。在一个组织里,无论财务还是技术,都首先需要有可以沟通的语言、名词、术语。比如财务管理有“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等名词一样,否则就成了鸡同鸭讲。组织目标就成了无法完工的“巴别塔”。「链接🔗: 巴别塔和阿波罗的“秘密”」
二、协同的动作
初中的物理概念“合力”和俄国寓言,都很好解释了什么叫协同的动作。
天鹅、大虾和梭鱼,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它们拼命拉呀拉呀,大车却一动也不动。车子虽说不算重,可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大虾弓着腰儿使劲往后靠,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似乎没有谁是谁非,但我们只看到大车停在原处,一动不动。这就是一个无效的组织,缺乏协同的动作。
组织希望每个人、团队的动作协调,就需要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一系列过程,并学会激励、赋能人才和团队。非常容易被忽略的是,组织必须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因为不可能事先制定好所有的规定,在没有具体制度规定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和决策,就需要依据组织共同的价值观。
三、共有的目标
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一个组织,只有大家拥有共同的目标,才不会像天鹅、大虾、梭鱼那样各奔东西。
德鲁克说过: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很多公司创始团队之所以会离开,就是因为各自的目标已不一样,比如腾讯创始成员陈一丹、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其实分手才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别再让“管理”当“背锅侠”了,这让人容易联想起杨绛先生那句话: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