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十问 | 潘家华:逆势投资煤电行业需格外谨慎,谨防“高碳锁定”

  *网易财经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出品|网易财经智库

  编辑|智旭权 主编|杨泽宇

  经济事关发展大局,当下,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快速复苏,实现高质量发展,关乎国运。网易财经智库推出《中国经济十问》系列节目,探寻不同研究视角下国家、企业和个人如何寻找发展的新动力。

  NO.002潘家华:逆势投资煤电行业需格外谨慎 谨防“高碳锁定”

  60S要点速读:

  1、煤电投资是高资本密集,虽然煤电投资拉动经济,但是高资本密集就意味着低就业,资本回报给资本。如果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巨额的资金投下去了,最后回收不了,那将是很大的金融风险。

  2、在关于碳中和的国际竞争中不必纠结于口号,中国要实现碳中和,需要步步为营,绝不是要一步到位。能够实现零碳的,就去零碳;难以实现零碳的,可以减缓;不能实现零碳的,就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3、目前存在一些错误的低碳观念。比如,许多城市已实施“禁摩”或“限摩”政策,但事实上,摩托车与汽车相比是更节能、更低碳的交通方式。此外,有些人主张减少肉类消费和尽量减少空调使用等做法,但这些做法可能会以牺牲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为代价,不应成为实现低碳环境目标的唯一选择。

  正文:

  01、谨防“高碳锁定”

  煤电行业为企业家赚钱,但风险则会转移到普通百姓身上。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煤电投资是高度资本密集型投资,它可能会刺激经济,但高资本密集度意味着低就业机会。它未能解决创造就业机会的问题,回报和利润流向了不太可能消费但积累更多财富的企业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并没有显著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煤电行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回报周期长,至少持续30年,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长达40年。我们现在是2023年,到2060年,将只剩下37年。如果我们现在投资并设法在2025年之前完成这些项目,我们将只剩下35年。如果到那时我们不能退出,就会出现高碳锁定。我们的刚性目标是要使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0%,并将化石能源占比控制在20%以内,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高碳排放的锁定风险非常大。 如果我们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而让资产闲置和浪费,那这将带来多大的金融风险呢?巨额的资金被投入其中,但最终可能回收不了,留下大量垃圾和废弃物,这将带来极高的金融风险。

  目前,如果不考虑所谓的碳布局和埋存情况,北方的煤电上网电价约为0.38元左右,而南方的上网电价为0.43元或更高。与此相比,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和成本已经降至0.12元以下。在我们前往新疆和青海等地进行调研后,发现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只有每度电0.12元。在青海省海南州,他们结合水电和光伏发电,通过国家电网将电卖到河南平顶山,上网电价为0.227元,低于煤电上网电价。那么,未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购买煤电呢?因此,这个市场存在重大风险。

  所以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上述三个风险:市场风险、碳锁定风险和金融风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燃煤电厂必须格外谨慎,更不用说国际趋势——因为联合国气候大会产生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将重点从“消除煤炭”转移到“减少煤炭”。无论是淘汰煤炭还是减煤,煤炭行业都应该处于下行轨道。然而,我们目前正在逆着这一趋势进行投资,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极为谨慎。

  02、碳中和的国际竞争不必纠结于口号 关键在于技术突破

  美国主导的七国集团在今年5月份的气候首脑会议上非常明确地表示,他们将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虽然它们举起道义的旗帜,但实际上它们有时候口是心非。

  七国集团发布的白皮书提出了在2030年实现零碳电力的目标,但现在在光伏组件生产方面,中国已经占据86%的市场份额,而七国集团只占据了5%,因此它们的这个目标似乎不太可能实现。更不用说风机,即使七国集团开足马力也不可能实现,所以,它们只是在喊口号。 美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美国既然占领了道义制高点,那就具有引领和推动的责任和义务。

  虽然中国政府计划在2050年实现现代化,但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然而,在零碳能源装备的生产、装机、产能、产量,以及储能技术、电池、纯电动汽车、热泵等方面,中国占据着世界上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应该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做好自己的工作来推动市场拓展和经济发展。我们不用喊口号,因为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自然而然就能够取得优势地位。中国的光伏组件出口和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出口都很好,这是因为中国的产品可靠且有竞争力。与之相反,燃油车出口不好是因为它们不可靠或者没有竞争力。因此,在碳中和的国际竞争方面,我们没有必要喊口号或纠结,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英国在1971年就实现碳达峰,但它在高平台期久久降不下来,为什么?原因是缺乏技术突破。目前,中国在风能、太阳能、水力、电池和汽车领域的全球产能中占主导地位,占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且在一些领域,如光伏硅片,拥有惊人的约98%的市场份额。凭借如此强大的优势、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快速的扩张,中国有可能在20年或30年内取得重大进展。

  发达国家在其发展的头30年中不可能过渡到零碳,因此这不是一个公平的比较。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的幅度、速度及其规模方面相对于化石燃料的竞争优势,之后不再存在可再生能源的装机数量问题。此外,随着储能技术的稳步和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也不会再是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大发展力度。我们经常谈论回到世界的中心舞台,这是我们最好的切入点。因此,没有必要将自己与别国比较。

  03、纠偏:目前倡导低碳的几种错误观点

  (1)让老百姓少吃肉可以促进低碳的观点过于片面

  引导消费者绿色低碳消费、养成节能环保习惯固然重要。但是在鼓励消费者少开一天车或减少空调使用的同时,更应该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或者在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提高零碳电力供给能力。节能减排不应该以降低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为代价。

  使用零碳能源可以让我们随意享受空调的清凉,而无需担心能源消耗。因此,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加速推动零碳能源的转型,这比任何其他事情都更加重要,因为这可以消除我们所有的纠结,而不是让消费者为了低碳而过着苦行僧的生活,片面的少开车或减少空调使用。

  我们不用化石能源提供集中供暖,改用电热泵、零碳供热、零碳制冷,这是大家的一种选择,消费者有这个权利。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消费者做出某些牺牲呢?这是不对的。

  (2)不应该一刀切式的“禁摩”或“限摩”

  许多城市实施了一刀切式的“禁摩”或者“限摩”政策。我认为这样做不理性。

  首先,如果允许摩托车生产、进入市场和消费,却又禁止,那么禁令的法律依据在哪里?即使要“禁摩”,我们也应该有一个让摩托车自然退出市场的过程,避免“一刀切”。

  其次,摩托车是否更加节能、低碳?绝对是的。作为有交通方式需求的消费者,我们有多种选择,哪种更便捷、成本更低,就会选择哪种。在2公里、3公里、5公里的短途出行中,如果没有什么需要搬运的物品,开车可能并不必要,这时摩托车肯定更节能、更低碳。相对于以吨计算的汽车,摩托车也更加轻便,需要的能源也更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摩托车更节能。我们应该鼓励交通方式多元化,并通过规范引导来解决问题。(本文张坤亦有贡献)

  网易财经智库(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财经智库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