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毕文婷

提到科普的受众,您会想到哪些人?是有“十万个为什么”的中小学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爷爷奶奶?诚然,这两组群体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对象,而高校大学生常被认为是“知识分子”,是否也应该是科普的重点关注对象呢?围绕中国科普研究所提出的大学生学术型科普需求研究课题,中国科普研究所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的研究团队在全国35所高校中展开调研,得出了肯定答案。

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大学生期待学术型科普

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特聘副研究员陈燕表示,与中小学生不同,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创新教育和科研任务更加重要,因此,他们对于科普的需求不仅包括通识性科普,而且增加了针对性更强的学术型科普。调研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学术型科普重要或十分重要。

什么是学术型科普?课题组研究认为,学术型科普应以服务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科研兴趣、提供基础科研资源、普及科研方法、促进科学前沿传播和跨学科交叉为主要内容的高级科普,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贯通衔接高校基础课程教育和导师制科研指导,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

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大学生期待学术型科普

 

调查中发现,79%的学生通过哔哩哔哩、抖音等社交视频平台获取相关知识,59%的学生通过知乎、贴吧等社交媒体学习,“但这些平台的知识供给水平良莠不齐,很容易让学生陷入误区,亟须开发多层次、系统化的综合型学术科普平台,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权威性的学术科普服务,避免学生们零散、盲目地寻找学习资源。”

对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人工智能中心工程师郑松表示赞同,“我曾经指导的一名学生将搜索引擎提供的内容信以为真,如果能够通过学术型科普推动搭建专业科研平台‘提纯’网络中的知识,对学生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合型学术科普平台要有哪些特征?权威性、综合性、启发性是学生们最看重的三点。此外,75%的受访者认为平台应具备资源分享、下载及智能搜索功能,超过60%的学生对平台的问答社区和实时答疑服务提出了需求。

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大学生期待学术型科普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魏春景表示,北京大学已经在校内开展了专家学术讲座,未来全国性的学术科普平台的建设可以先从前沿讲座的“破壁”入手,通过网络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将各高校的讲座分享到学术科普平台,打破线下讲座的地理限制,让更多学生获益。数据显示,69%的受访学生对具有动态性质的专家讲座、学术报告表达了偏好。

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大学生期待学术型科普

 

在完成学术论文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不会或无法熟练操作科研工具类软件、对文献与数据等学术资源的获取方法了解不足。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范鑫宇告诉科普时报记者,使用工具类软件前总会到视频平台寻找教程,但是这些视频提供的都是适应于一般场景的操作方法,面对专业性问题时,很难从中找到解决方案。

调研发现,工具类软件的需求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保持70%左右的较高比例。“学术型科普需要在工具使用上弥补高等教育体系中基础性科研教育的不足,搭建起课程教学与科研实践之间的桥梁。”陈燕说。

同时,学术型科普也要注意与未来职业的结合,以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会扎根科研院所,更多人还是进入企业工作的。”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谢小军坦言,大学生科普还要围绕“如何让更多学生觉得有用”这一点上下功夫。

大学生对于科普的诉求与社会大众有什么不一样?这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话题。“学术型科普为大学生科普工作提供了一个方向,但还要通过更多调研与实践来进一步完善。”谢小军说。

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大学生期待学术型科普

 

受访者中,大一和大二学生占15.13%,大三和大四学生占41.5%,硕士研究生占30.26%,博士研究生占13.11%。39%的受访者来自于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33%来自于自然科学领域,22%来自于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6%来自于交叉学科。

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