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第六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社会信用体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信用建设深度融入营商环境优化,支撑作用日益凸显,要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推动“三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推动信用赋能营商环境优化迈向新阶段,为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贡献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言社会信用体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内在要求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理念。吴小雁表示,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桩”,有助于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化营商环境,培育企业契约精神,规范市场经济规则和秩序,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其次,信用是公平交易秩序的“稳定器”,有助于营造公正高效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实现增互信、保权益、稳预期,成为法治化营商环境运行的重要依托。再次,信用是国际经贸往来的“通行证”,有助于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良好的信用能够促进企业做强跨境贸易,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从整体趋势来看,吴小雁认为,信用理念和方式已深度融入营商环境建设,并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一是信用促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呈现新力度。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从“证照分离”到“一网通办”,从破除隐性门槛到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减证便民”到“无证便民”,多角度全方位减轻了企业群众负担,有效实现了降本提质。二是信用推动良法善治迈向新高度。诚信是法治政府的核心价值,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目前,《社会信用建设法》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7省份已出台地方性法规,信用条款已写入100多部法律法规,为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履约践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提供了依据。三是信用提升差异化智慧监管达到新精度。吴小雁谈到,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是信用建设和行政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国家发改委建立了信用报告制度,实现对经营主体开展全覆盖式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并强化监管信息共享互认;市场监管总局通过融合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抽查,问题发现率提高50%以上;各地强化部门联动,探索多领域“信用+”创新模式。新型信用监管的实践“无处不在”又“无事不扰”,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四是信用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跑出“加速度”。近年来,我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优化开放合作环境。比如,推动AEO国际互认,探索信用共认共享共用,大幅提升货物通关速度,降低贸易合作壁垒,对稳住外贸基本盘提供了“信用动能”。五是信用推动政务服务惠企便民彰显新温度。吴小雁强调,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信用建设的重要发力点。例如,一些地区通过建立线上“一端”、线下“一窗”等渠道,持续扩大“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面,创新推出“信用+秒批”“+容缺”“+免申即享”等模式,让企业群众享受更多信用红利,让民生实事更“可感可及”。展望即将到来的2025年,吴小雁表示,站在新起点,我们要锚定改革总目标,强基础、激活力、促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强基赋能。一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倡导诚信、激励诚信,关键在于提升诚信的价值,拓展信用的效用边界,让信用融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要进一步强化信用信息协同共享。持续破除数据壁垒,优化数据治理,建立标准统一、权威全面的信用记录。进一步提升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发展信用经济。二是推动“三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要以增强各类经营主体获得感为导向,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促进各类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增强国际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三是推动信用赋能营商环境优化迈向新阶段。要突出信用信息对营商环境优化的支撑,为市场监管、行政审批、金融服务等提供更加精准智能的决策支持;突出信用手段对营商环境优化的助力,聚焦纠纷解决、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依法依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突出信用理念对营商环境优化的浸润,加强新时代诚信文化建设,强化政务诚信的表率和导向作用,提升各类经营主体知信、守信、用信意识,持续打造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市场经济环境。

  (来源:新华信用)

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