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我市先手布局合成生物产业,一年后,产业已然成势。经过蓬勃发展,我市合成生物产业各类主体以创新能力作为源头优势,加码专利布局,加快自主创新,促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支撑产业长效可持续发展。

自主创新取得突破

“今年在蛋白质工程领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飞跃。我们和西班牙研究机构合作,围绕人遗传疾病相关的蛋白完成了56万个文库种类构建,成果刚刚被《自然》接收。”

“生物智造方面,我们在与山东大学团队的合作中,对深海数据进行基因挖掘,筛选到了高效的塑料降解酶,项目一期成果也刚刚在《自然》发表。”

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所长沈玥向记者介绍了研究所的最新技术突破,言语中难掩喜悦。作为华大集团在长三角落户的专业研发机构,长荡湖研究所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高通量合成平台,科研能力突飞猛进。

依托这些核心技术,研究所去年实现收入3900万元,今年预计超过1亿元,保持快速增长。

知识产权支撑创新

沈玥表示,在主要技术成果形成过程中,研究所都进行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布局,使科研端、产业端形成了良好互动。

近日,研究所初创企业新一产公司的蛋白原料产线启动试生产,将更大程度满足多样化科研需求,推动形成更多自主创新成果。

在武进区,常州天地人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进军生物微球头部企业,今年在磁珠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从系统性研发到进行测试、准备投产,总共耗时两年半,目前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效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

从仅有6人的初创团队起步,天地人和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研发人员在整个团队中占比40%。目前,公司拥有核心技术专利45件,核心产品微球在合成生物产业前端到下游都具有广泛应用。

产业专利布局加速

我市合成生物产业专利导航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我市拥有合成生物专利申请的在营企业共382家、高校及科研院所47家,共申请专利4280件,覆盖多个关键技术领域,今年新增专利授权近300件。

从专利数据看,我市合成生物产业创新能力集中在应用端,医疗美容技术和化工材料技术创新能力领先,与支持政策高度匹配。

创新支撑要素集聚

今年以来,以知识产权服务为代表的创新支撑要素在我市不断集聚,支持合成生物企业牢牢把握创新根本,发展新质生产力。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组织实施合成生物产业专利导航项目,为全市合成生物企业免费配置专利导航系统,企业科研获得大数据支撑。

在常州高新区等合成生物主要板块,合成生物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相继成立,为企业提供发明专利优先审查等一系列家门口的服务。

沈玥表示,研究所的很多专利正是通过加速通道获得了快速授权,在专利授权周期长、行业竞争尤为激烈的背景下带来很大优势。

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