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对于肝癌高危人群来说,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因为早期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相对较高。因此,定期进行筛查是预防和控制肝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肝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版)》,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者;
  • 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 长期大量饮酒者;
  • 患血吸虫病或有肝硬化病史者;
  • 既往有肝癌病史者;
  • 年龄大于40岁且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之一者。

以上提到的危险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例如,一个长期饮酒且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人,其患肝癌的风险远高于仅有单一危险因素的人。因此,在确定是否属于肝癌高危人群时,应综合考虑个体的具体情况。

二、定期筛查的意义

早期发现肝癌有助于提高治愈率。早期肝癌患者经过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60%~70%,而晚期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通过定期筛查,可以在病变尚未发展到晚期之前及时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定期筛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其他治疗手段。对于那些不适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定期筛查可以让他们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戒酒、戒烟、改善饮食结构等。

三、超声检查的特点及优势

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具有无创、无痛、经济实惠等优点,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内部结构,检测出直径小于2厘米的小结节。超声检查操作简便快捷,通常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患者无需准备特殊的检查前要求,如禁食等。因此,它是肝癌高危人群首选的筛查工具。

超声检查对于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表明,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下,超声检查对直径大于1厘米的肝癌结节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对于小于1厘米的小结节,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可能会有所下降。因此,在首次筛查中发现可疑病变时,建议进一步做增强CT或MRI等更精确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检查只能提供形态学信息,无法直接显示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如果怀疑恶性肿瘤,则需要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如AFP等)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来确诊。

四、筛查频率的选择

鉴于肝癌的高发病率及其严重后果,建议肝癌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这是因为肝癌的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小结节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根据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间隔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一些早期肝癌未能被及时发现,增加治疗难度。

当然,具体的筛查频率还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那些已经确诊为肝癌或有其他严重肝脏疾病(如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加频繁地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而对于那些仅存在轻微危险因素且没有明显症状的个体,则可以在初次筛查后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定期筛查外,肝癌高危人群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体重、均衡饮食、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肝癌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癌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因其简单易行、经济实惠等特点成为首选筛查手段。尽管超声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它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肝癌筛查工具之一。希望广大肝癌高危人群能够重视定期筛查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共同抗击肝癌这一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

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